***作为中国***的领袖,在我党多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挺身而出,使中国的***事业转危为安。
但是***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中共六大之后,共产国际在对中国国情缺乏调查的情况下,干涉中国***路线,助长了“左倾”冒险主义的滋生。
那段时间***遭到了严厉的批判,甚至还被夺取了兵权。现在回顾那段历史,***被批判的主要原因是我党在某一时期的路线错误。当时很多干部出来公开批评***也只是针对他的***路线,并不涉及任何个人情感。
但是有两个人曾经以个人名义“大骂”***,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并没有责怪二人,而是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化干戈为玉帛。
第一个“大骂”***的便是许世友,许世友的性格非常豪爽,是个心直口快之人,所以干出这样的事,也不必大惊小怪。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正式结束。虽说我军取得了这一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当时急需解决我军在长征期间的遇到的一些问题,个别人在我党最艰难的时期,背后小动作不断,张国焘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师长,是张国焘的老部下,长征结束后,他被派往了红军大学学习。
当时红军大学正在清算张国焘的罪行,揭发了他“逃跑主义”的罪行。许世友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名悍将,经历了无数次血雨腥风,自从参加***,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与其给他扣上“逃跑主义”的帽子,还不如直接枪毙了他。
“中央红军就没逃跑?你们不是也从中央苏区撤出来了么?”许世友的这句话直接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打倒张国焘的徒子徒孙许世友”、“许世友是大别山的土匪”等言论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言论,许世友非常气愤,甚至都已经计划好了带领几个干部脱离红军队伍,只可惜计划败露,被***派人抓了起来。
在审讯的过程中,许世友的态度非常恶劣,因为他早就已经做好了被枪毙的准备,***战士头可断,腰杆不能弯。
许世友怒不可遏,甚至在众人面前大骂***。这件事传到***的耳朵里之后,他却并不在意,反而认为:“不能草率的把许世友枪毙,这件事红一、红二方面军的同志也有责任。”
于是***决定主动找许世友谈谈话,挽回这个忠贞的***骨干。当天晚上***就来到了许世友的牢房,许世友阴沉着脸,不愿与***多说一句话。
***率先开口,主动向许世友问好,没想到许世友正在气头上,跳起来将拳头向***头上砸去,多亏罗瑞卿眼疾手快制止了他。
但是***丝毫不记仇,在许世友即将被枪毙的时候,***再次主动挽留了他。面对***的真诚,许世友冰冷的内心终于融化,并发誓永远忠于***。
***微笑着说:“许师长,我们这是不打不成交啊。”许世友敢作敢当的性格在后来的***战争中也深得***的信任。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时常会遇到一些硬仗、恶战,***总会说:“让许世友担任主攻。”
许世友也没有辜负***对他的信任,成为了我军的“攻坚小能手”,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并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另外一个曾经骂过***的人是一位农妇。抗日战争中期,我党当时正在杨家岭小礼堂召开会议,讨论征粮工作。
当时正处夏天,陕西多雷雨天气,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没来得及躲避雷雨,被雷电击中不幸身亡。
村民们安葬这名县长时,有一个农妇说了一些诅咒***的话。没想到这句话传到了保卫办战士们的耳朵里。
其中一名警卫员说:“这种行为太恶劣了,完全能够称得上是***,必须严肃处理这名农妇。”说罢就准备去抓捕这个口无遮拦的农妇。
没想到***当即喝住警卫员:“群众们发牢骚,那说明我们的工作和政策出现了问题,群众一批评,我们就去打击压制,这是懦弱的表现,这会造成和群众对立的局面。”
***马上派人去调查,为什么百姓们的怨气这么重。经过调查人员几天的走访,事情总算真相大白。
原来自从红军到达陕北后,增加了百姓们的纳粮负担,陕北地区的土地本来就贫瘠,粮食产量并不高,很多百姓连温饱问题都不能满足,怎么可能有粮食上交给组织。
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陕北的很多精壮劳动力参加了八路军,前往前线与日寇作战,留在陕北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孺,生产力严重短缺。
而当时***政府十分忌惮我军势力不断扩大,不仅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还派重兵封锁的陕甘宁边区,延安根据地物资十分匮乏。
***得知这一情况后,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为了减轻百姓们的压力,***派王震率领359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任务,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此展开。
经过军民们的不懈努力,延安根据地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为了维护和群众们的关系,我军还将自己种植的蔬菜粮食分给百姓,百姓们的怨气最终被***巧妙的平息。
金无足赤,日无完人,***深知这个道理,面对别人对他的批评,他从来不会动怒,而是更多的反思自己。
无论是***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的确走过了很多弯路,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始终广开言路,及时对所作决策进行反思,这才有了祖国在几十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更新于: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