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杏杏
再过几个月,我就满30岁了。
小时候幻想的30岁,我应该做着一份令人羡慕的事业,有着精致自律的生活,住着宽敞的大房子,有足够自由生活的收入,有非常爱我的另一半,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白天努力打拼实现价值,回到家则全身心投入享受生活。
在那个设定里,我,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万事胜意。
而事实上,当我的30岁真正要来临,我才发现普通人的人生,幻想有多美好,面对现实时就有多无力。
三十而立,我好像真的还“立”不起来。
[月亮]
1、工作上晋升无望,只够养家糊口
我的主业是一名财务。作为一个内勤服务岗,注定了我们财务人不可能拥有多高的薪资,或者多大的工作前景。
三年前,我从私企考上编制之后,就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财务人员想要调动或晋升,会比其他部门的难上许多,因为领导觉得这个活是有专业性的,换别人来肯定干不好。
很多老前辈,就是一辈子在普通财务岗上干到退休的。
而且财务这个工作,你平时做了多少账,报了多少表,操了多少心,干的有多好,领导是关注不到的,年底评优往往也轮不上。
但一旦出了纰漏,那所有的目光都会聚焦到你身上,放大和指责你的过失。
像我这样不会来事,不懂得向上社交,搞人际关系的,在体制内就更是小透明般的存在。
从进入单位的第一天起,我就看到了自己今后几十年的生活,大概率也就是个普通小会计而已。
如今工作三年多,我的心态也放平了不少。
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也不想改变自己,那就把它当成一份普通工作,专心做好分内事,待得住就待,留不下就走。
眼下,只管好好赚钱养娃就好。
[月亮]
2、夫妻关系上逐渐进入平淡期
今年已经是我结婚的第四个年头了。
要说夫妻关系不好吧,我们几乎从来不吵架,要说感情有多甜蜜呢,跟恋爱或者刚结婚的时候肯定没法比了。
大概所有夫妻,都会经历这样一个从热络到冷淡的过程,或者说从爱情到亲情的转变吧。
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我说想吃点什么,他会立刻起身去买,哪怕要开车很远也毫无怨言。现在我如果大晚上说饿了,他只会说你自己去拿点吃的或者说这么晚了还要吃东西呢之类的搪塞。
比如一开始,我们每个节日都会庆祝,互送礼物,但现在碰到节日或者生日,想过就过一下,不想过的时候就直接明说不过了,全看心情。
再比如分开几天后再见面,以前会欢呼雀跃,非常惊喜,现在只会淡淡看对方一眼,然后就像没事人一样正常交流,仿佛分别从未发生。
同样的,换作恋爱时的我,可能又要怀疑他变了,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之类的。但现在的我,仿佛也接受这些变化。
你不给我拿吃的,好,那我自己去。
你没有给我准备礼物,没事,正好我也懒得准备。
相见不再雀跃,是因为笃定对方早晚会回家,一切都在预期内。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越来越熟悉彼此,也越来越知道对方在意的点是什么。像这些稀松平常的事,如果双方都没那么介意,那就省略。
毕竟工作和带娃已经很累了,其他的能轻松点就轻松点吧。
但怎么说呢,偶尔还是会怀念曾经满心满眼都只有对方的时光,也会去想这样平淡的相处模式,长期下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会不会处着处着,夫妻就越来越没感情了呢?
[月亮]
3、在陪孩子和爱自己之间无法平衡
前几天看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研究报告里提到:养育孩子会显著减少母亲的闲暇时间,在0-18岁期间,一孩母亲平均每周闲暇时间减少8.7小时;二孩母亲平均每周闲暇时间减少10.8小时。
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是偏保守的,实际上应该还要多的多。
自从生娃后,我发现只要女儿在旁边,我一天就几乎做不成什么事了。相比生育之前,每天减少的闲暇时间何止一两小时。
也可能是我女儿还小,还是随时随地都需要有人看着的年纪。
但就算上学了,每天单单辅导作业、给小孩整理、清洗、接送等等,恐怕平均每天也得两小时起步吧。
有时候也会想,自己是不是太早生小孩了。
明明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没做,还有好多地方没去,还有很多目标要实现,就成为了妈妈,不得不分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给娃。
去年最后冲刺CPA的时候,我狠狠心把女儿送到了乡下一个月。
一方面,为有了充足的备考时间而欣喜,一方面又因为母女分离而内疚难过,这种复杂的情绪一直伴随着我到考试结束。
既想要有自己的时间做其他事,又不想减少对孩子的陪伴,应该是所有妈妈都会面临的难题吧。
成为妈妈,就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很多次这样的两难选择。
我想大多数人,最后选择的一定是牺牲自己,尽量多陪伴孩子。
像我平时,还想看看书、写写文章什么的,也都尽量安排在小孩睡觉后或者早起的时间来做,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想让孩子想找妈妈时得不到及时的回应。
有时也会幻想,如果我还没有小孩,那一切是不是会做的更好一些,更从容一些,更优秀一些?
[月亮]
4、努力存钱,钱却还是不够花
我是从结婚开始存钱的,从曾经的月光族到小两口一起攒下第一个100W,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坚持记账、培养日常省钱习惯、开拓副业、理财等等。
曾经月月光甚至还负债的时候,觉得只要还清信用卡我就很开心了。
等关闭所有信用卡、花呗等提前消费工具后,我又觉得能存下10万就心满意足。
但当我们真正存下10万、20万、30万后,我的目标又成了100万。
原来人的存钱速度,是永远也跟不上人的欲望和消费的膨胀的。
以前觉得开个10W的代步小车也挺好,有了点存款就想换个二三十的电车,以前觉得有个小窝就不错了,现在想房子尽量大一点,装修尽量时尚精致些,以前就追求吃饱穿暖,现在是既要吃的好,也要穿的好,用的好。
100W在这些面前,好像也经不起多少折腾。稍微花一下,就要归零了。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真的不敢缺钱。每个月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把固定的一部分存下来,心里才踏实些。
但是不管怎么存,总是觉得还远远不够有保障。
[月亮]
5、不敢停下来享受生活
前几天晚上,我老公又说了我一顿。
大概意思就是每天下班就知道捧着个手机,搞什么自媒体,一点也不懂得享受生活。
大把时间投入进去,也没看见什么大的回报啊,还不如像他一样白天上上班,下班躺着看看剧,日子轻松又惬意。
说完他还转发了一个短视频给我,视频里是一个110岁的长寿老人。屏幕上写的长寿秘诀是:心态好,从不管明天的生活怎么样。
说实话,有时候我很羡慕我老公这样的心态。
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对物质没有过高的追求,对自身也有很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不属于辛苦打拼的那类人,干脆就躺平,享受当下。
相反,我是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人,习惯提前安排好一切。
虽然眼下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足够在小县城里生活,但是我会考虑很多未来的事。
比如万一我失业了怎么办?如果我不干这个还能做什么?我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能?我要存到多少钱才足以应对风险?
说我居安思危也好,说我杞人忧天也好。
总之,我讨厌被框定,讨厌受制于人,我不想自己离开体制就什么都不是,什么也不会。
我也不想在意外发生或风险来临之时,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哭着认命。
我想要有足够的自主权,想要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靠自己活得很好。
所以即使家人不理解,为什么我明明可以放松生活,还要每天努力考证、写作、搞副业、攒钱,我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因为这些才是我真正靠得住的东西,是我给自己提前准备的另一条退路。
只是也因为有不解,这条路常常让我觉得漫长而孤独。
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碰上家人的质疑,也会一个人偷偷伤心难过。
我也开始思考奋斗的最终意义是什么?如果真的停下来,过一天是一天,日子又真的会很糟吗?
[月亮]
前几天,我又翻了一次18岁的我,写给自己的十年后的信。
穿越十年的对话,让我审视当下的生活,也让我重拾当年对自己的嘱托。
这封信,我是在去年夏天收到的,一直小心保管着。
信中说,让才十八岁的她,对将近30岁的我来说些什么话,是挺多余的。因为她完全相信,长大后的我一定有能力把生活过得很好。
在信的最后,她还给我留了这样三句话:
1.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常怀善念。
2.你永远是我心里,世界上之独一无二。
3.祝你生活愉快。
每次看完这封十年前的信,我都会泪流满面。
青春时对未来的畅想总是轻易而美好,但当我走过这十余年光阴,才发觉人生的很多路,都是汗水与泪水的交织。
有遗憾、有迷茫、有痛苦、有无助,当然,也有永不放弃与不敢放弃。
️18岁的我说,永远不要随波逐流。
在成人的世界,也许就意味着不够圆滑、不懂变通。
️18岁的我说,要常怀善念。
在成人的世界,也许就是这人很好说话,看着也好欺负。
️18岁的我说,我永远是她的独一无二。
而29岁的我,却总在埋怨自己一事无成,干什么都不够出彩。
至于生活愉快嘛,我好像也从未静下来,用心体会。
看到最后又不由得会心一笑,原来最懂我的人还得是自己啊,其实我也不算孤独。
她的每一句话都恰好戳中我的泪点,同时也默默治愈着十年后的我。
没错,也许放在某些环境中,或者对某些人来说,我这样的人是格格不入的,但也说明我始终在坚持做自己。
也许对现实生活来说,我非常渺小,也时常会有深深的无力感,但不可否认,我仍然是自己的独一无二。
世界上,也就这样一个我而已。
很多事,换个角度想想,好像又没有那么糟了。
也许就像这段话说的这样:“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应该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和想成为的人。所以多走点弯路没关系的,花很多时间在路上也不要紧的,和世俗或者别人期待的不一样也可以的,只要你在成为你的路上就够了。”
一切,放平心态,做自己就好啦。
以上,共勉。[比心]
#我的生活日记#
E N D
作者简介:杏杏,90后宝妈,主业财务打工人,副业理财+自媒体。努力赚钱,是为了更多自由。一起加油吧!
更新于:10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