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陆淳府有一名叫崔祁沣的男子,他虽是出身贫苦人家,但却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人至中年成了数一数二的富商。可这富人自有富人的苦恼,崔祁沣发家后曾娶过三任妻子,但这三任妻子皆接连去世。
虽是崔府家大业大,但也无人肯将女儿嫁入崔家。时间一晃数十年已过,崔祁沣也成了崔老汉。眼见偌大家业无人继承,崔祁沣找来高僧为其破解无妻之惑。高僧道:“你累计家业虽是无错,但占了不少他人的福分,日后可要多多积德行善才是。”
崔老汉连连道谢,此后几年常常设粥棚捐善款,还多次亲自对贫苦百姓施以援手。就这样,崔老汉落得了崔大善人的名号。一日,那位高僧云游来到崔府,道:“如今你的孽障已消,姻缘也是快要来了。但若是能寻一个生辰八字为木系的女子,那便可保你此后安度此生。”
崔老汉将高僧所言记在心中,托了城中最有名的赵媒婆留意此事。一日,赵媒婆扭着腰露着笑来到崔府,道:“崔老爷,那上阳村的刘风翘便是木系之女,她为人贤惠且模样也甚是俊俏。”崔老汉似有顾虑,道:“这样一个姑娘,怎么会看上我一个老头子?”
赵媒婆似是有些难为情,道:“崔老爷,年轻姑娘确实不好找,这刘凤翘说来也是红颜薄命,成亲不过三月便死了丈夫,你瞧这……”崔老汉一拍大腿,道:“我一个娶过亲的老头子,还能要求人家是黄花闺女不成,还请老嫂嫂安排见面之事。”
赵媒婆也是眉开眼笑,依她来看此事十有八九便是成了。二人次日一见,事态完全如赵媒婆所料那般,二人情投意合便将此事定了下来。三日后,崔府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喜宴,因这崔老汉为人心善助人许多,百姓也皆是纷纷送上祝福。
到了晚上,崔老汉迫不及待地来到洞房,他拿起秤杆掀开红盖头,红蜡烛将屋子照得通亮,真是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人儿。崔老汉急冲冲地搂住凤翘,可凤翘突然面露痛苦之色,道:“相公,待我先去如厕,回来再与你洞房花烛。”
说罢,凤翘急匆匆地跑了出去。崔老汉焦急地等着,凤翘好大会儿的功夫才赶了回来。崔好汉已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再次朝着凤翘扑来,凤翘本是平静的脸又露痛苦之色,声音颤抖道:“相公,我这……还得再去如厕才行。”说完,凤翘又一溜烟跑了出去。
再度归来,凤翘原本红润光鲜的漂亮脸蛋变得煞白,整个人虚弱的站不住身子。崔老汉眼见貌美娇妻如此痛苦,自是心疼不已。他转念一想:我曾死了三任妻子,难不成凤翘也难逃此命,可大师断无理由要骗我。
无奈,崔老汉只得再请高僧前来一探究竟。为显诚意,崔老汉天微微亮亲自到庙里请来高僧。崔老汉道:“大师,我这新婚妻子起夜不下数十次,此时已是虚弱至极,该不会……?”高僧没有多言,道:“不知施主最近可有得罪何人?”
崔老汉思来想去,自己自几年前以来处处为人方便,不曾与任何人交恶。再说这凤翘,她一介女流之辈自前夫死后,也嫌少与外界来往。二人思虑良久,也不知究竟何人欲要害了凤翘。高僧仔细环顾洞房,道:“这次不是天意而是人为,你且去问问那做媒之人吧。”
崔老汉与凤翘皆是一脸震惊,但这崔老汉虽平日为人忠厚心善,此次伤及娇妻也实在气愤,他一纸诉状便将赵媒婆告上官府。赵媒婆倒也性子直爽,她承认道:“不错,此事是我所为,是我在崔夫人的喜饼中掺了巴豆粉。”
原来,这赵媒婆自做媒后便对崔老汉怀恨在心,她虽没想害二人性命,但总也想着略施小惩。思来想去,赵媒婆想到崔老汉曾死了三位妻子,若是此次对凤翘动了手脚,自然不会有人怀疑到她的头上。可崔老汉处处积德行善,赵媒婆与崔老汉有何恩怨?
崔老汉不解道:“老嫂嫂,我感恩你为我做媒,你究竟为何要做这等事来害我?”赵媒婆道:“我近来本想攒些银子给儿子盖房娶妻,可你却给我那点辛苦钱。人人都说你崔老爷为人大方,我怕人说我贪心自是不敢多言,可你凭着良心想想我为你的婚事操了多大心!”
崔老汉无奈道:“老嫂嫂,你这真是冤枉了我,我……”话没说完,赵媒婆的儿子王二勇便急匆匆地跑上公堂,道:”娘,这崔老爷当真是好人,你可是冤枉人家了。”赵媒婆一愣,道:“儿啊,他虽是家大业大,但有青天大老爷在,咱不必怕他。”
王二勇哭笑不得,又充满歉意道:“娘啊,崔老爷赠了我一座二层的铺面,还专门请师傅教了我手艺,我学成后开了铺子还愁娶不到媳妇?我本想开张那日给你个惊喜,不曾想竟闹出这么大个乌龙。”说着,王二勇从怀中拿出了铺子里的地契。
得知真相的赵媒婆十分愧疚,道:“崔老爷崔夫人,是我这老婆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即是办了错事,还请青天大老爷判我重罪。”县令得知来龙去脉颇有些无奈,道:“此事构不成刑案,尚需由受害之人自作定夺。”
凤翘也是个好心人,道:“老嫂嫂,此事全当过去了,我与相公成亲也多亏了你,愿你此后能多多成就姻缘。”赵媒婆连连应着,回去后常常求菩萨保佑崔府夫妇。此乌龙事件更令人们对崔老汉钦佩不已,崔老汉与凤翘也得了百姓的祝福,接连生了三儿两女安度此生。
更新于:12天前